•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带娃看病怎样更高效?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首页 > 健康 > 正文

    日期:2018-01-18 16:42:57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医生在给患儿做检查 见习记者 王震 图

      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精神萎靡或者发烧、咳嗽,往往会让家长慌了手脚。第一反应,当然是去医院。然而,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挂了号,排完队,好不容易见到医生,没想到医生上来就是三连问:有痰吗?最高体温多少?对什么东西过敏?完全不知道啊。家长心想:“孩子咳嗽、浑身滚烫、哭闹不止,已经让我很绝望了,哪还顾得上这些。”其实,孩子生病,家长真不能瞎着急,如能做好以下方面,看病效率将大大提高。                

             □河南省儿童医院 武豪 田玉胜
     
      据症状选择看平诊还是急诊
     
      大半夜,一摸孩子身体发烫,就赶紧抱着他往医院跑。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如果孩子发烧但精神状态正常,可以暂时在家观察,做好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吃退烧药即可,不必急着上医院。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才需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医:
     
      1.精神萎靡、惊厥、昏迷、呕吐不止、中毒或呼吸、心跳急促。
     
      2.外伤、骨折、剧烈腹痛。
     
      3.体温超过38.5℃且长时间不退。  
     
      预约挂号减少候诊时间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患病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如果家长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时已是上午10点以后,候诊区恐怕早已排起长龙。
     
      不想排队排到“天荒地老”,那就拿起手机,提前预约挂号——在线选择看病的时间段和心仪的专家。这样,只需比预约时间早到医院一会儿,既可减少候诊时间,又可避免孩子在医院待太久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详细记录孩子的患病过程
     
      “孩子以前吃过啥药?”
     
      “嗯……好像有柴桂,还有啥头孢。不对,应该还有美林。妈,你昨晚给孩吃美林了吧?”
     
      “爸爸你记错啦,我喝的是双黄连!”
     
      别笑,这种事儿在儿科门诊太常见了。吃什么药,家长还没孩子记得清楚。
     
      家长朋友,请牢记并遵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原则,用手机或笔和纸记下孩子生病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发病时间以及体温变化、饮食、大小便、作息、用药、过敏情况等。家长提供的和孩子病情有关的信息越多,越能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家长还可以用手机拍照或录视频,简便又直观。记录数据时,年龄至少精确到月,病程至少精确到小时。  
     
      有问有答让问诊沟通更有效
     
      虽然记录了很多,但家长见到医生也不能一股脑地全说一遍。如果医生问孩子最近一周的情况,家长却从“盘古开天地”开始讲起,那么这出“戏”就没个头了。
     
      有问有答、一问一答、对答如流,问诊沟通的效率才会直线上升。  
     
      用手机记录医嘱随时提醒
     
      医嘱是整个看病过程的“重头戏”,若医嘱没记清,这趟医院基本上就是白来了。
     
      据许多医生讲,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说病情过了许久还没好转。经过一番询问,发现有些孩子是该吃的药没有吃够量,有些是交代进行的家庭护理措施没有做到位。
     
      医生建议家长将医嘱用手机记下,可以随时进行提醒。  
     
      再次就诊时别忘带这些东西
     
      再次带孩子就诊时,需要携带之前就诊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处方等,可以让医生了解孩子的病史。
     
      如果孩子住过院,再次就诊时应把疾病诊断书、检查单、化验单、出院小结、病情检验单等都带上,特别是下级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孩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乳牙“地包天” 不能等到恒牙期再矫治
    上一篇:四招应对“孕傻”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