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上火,是指经常会出现咽喉肿痛、耳鸣、目赤、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尿赤等表现。中医认为只要人体阴阳失衡,一年四季都可能上火,而冬季干燥,更容易上火。
从体质角度看,阴虚质人群最容易上火。阴虚质是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这种人形体瘦长,手足心热,平素容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性格急躁,外向好动,活泼。不耐热。
湿热质人群平素湿热内蕴,也容易上火,表现为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疥疮,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皮肤易瘙痒,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当然气郁质的人相对也容易上火。
而气虚质、阳虚质的人不容易上火。这部分人阳气不足,平素少气懒言、畏寒明显,容易疲劳,反复感冒,手足不温,大便稀溏,喜热。
对于中医来讲,治疗上火需辨清虚实和部位,有补虚、泻实、清热、温阳,更有引火归元。切忌见火治火,一味清热泻火或养阴降火。
一般来讲,要想防治“上火”,人们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作息规律,夜晚宜早睡养神。
2.饮食宜“少辛多酸”。酸能收敛补肺,辛则发散泄肺。多食辛容易上火,加重肺燥。多食酸可以顾护阴津,减少津液流失。
3.保持精神安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心态,保持心平气和。
4.运动有节。调养气血,不宜剧烈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5.适度饮水,并食用养阴润燥的食物,以提高肺脏的抵抗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