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科室收治了一例以间断心慌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最后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
患者为16岁男孩,2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慌症状,发作时间不定,与运动无明显关系,每次持续时间约10秒左右,心电图未能发现异常表现,家人以为是孩子上学压力大,一直没有关注。最近3个月,孩子心慌症状发作频率增多,每周都会发作,持续时间长达2分钟,但每次做心电图时心慌症状已消失,所以一直没能发现心慌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
入院后患者的心脏彩超、胸片等检查都基本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心慌症状没发作,也没有发现异常心电图表现,于是我们为患者持续进行心电图监护,正好在夜间发作了一次心慌症状,医生和护士及时记录了下来,尽管记录的只有短暂几秒钟,但是根据发作的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速,心跳达186次/分左右。于是,我们建议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患者本人始终比较害怕、犹豫,家人也心疼,认为孩子还小,就一个心电图结果,不着急做介入手术。于是我们又为患者安排了食道调搏检查,结果再次证实我们的诊断:阵发性室上速。
我们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了手术的必要性,同时耐心讲解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手术的基本过程,最终同意手术。虽然患者术前未发生心律失常,幸运的是电生理检查过程中,成功诱发了阵发性室上速的发作,最后手术很成功,患者心慌症状消失了,术后第2天调整好药物后顺利康复出院。
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由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包括房性和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有时二者心电图上难以鉴别,则统称为阵发性室上速。
阵发性室上速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低血钾症、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其他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或其他药物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见于无任何病因,或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诱发。
该病的治疗主要有:1.刺激迷走神经末梢的方法,此法多适用于青年人,老年人不用;2.药物治疗,如异搏定、西地兰、腺苷、胺碘酮等;3.紧急情况时,可选择电复律治疗;4.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发症少,可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
(李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