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郏县:四大健康扶贫工程守护群众健康

    首页 > 健康 > 正文

    日期:2017-11-30 16:16:0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宁建鹏王模伟
     
        11月21日,记者在郏县王集乡赵刘庄村贫困户赵孝臣家看到,一张醒目的“郏县健康扶贫公示牌”挂在墙上。牌子上写着:“被帮扶人:赵孝臣,年龄:55岁;所患疾病:脑血管病;帮扶人:郏县妇幼保健院李怀朝医师;电话:150375×××××;健康扶贫内容:每月定时入户巡诊一次,免费提供远程会诊、问诊;作为家庭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生活方式……”
     
        随行采访的该县卫计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这是今年以来,郏县在实施健康扶贫工作中推出的创新举措之一。
     
        据介绍,郏县现有贫困村60个,贫困户4592户10701人,其中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01户4058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65.34%、37.92%,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郏县在全面推行全民医保、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慢性病门诊报销制度、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互联网医联体远程会诊、公共卫生全覆盖等举措,确保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看好病的同时,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有病看得起、有病看得好、平时少生病”这一目标,通过实施“县内住院零花费”“慢病门诊全报销”“家庭医生一对一”“公共卫生全覆盖”等措施,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守护健康,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落地见效。
     
        县内住院合规费用“零花费”
     
        11月21日,记者来到郏县中医院康复科扶贫病房,年仅56岁头发全无的王爱玲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提起病情,她眼含泪花:“感谢党和政府,要不是党和政府对俺贫困户这么关心,俺哪有钱住院看病,和老伴儿早死掉了。”
     
        王爱玲家住郏县薛店镇韩店村,两个女儿已成家,她和丈夫刘卿留做小生意,生活过得轻松舒服。3年前,王爱玲患上癌症,刘卿留也因脑血管病导致下肢偏瘫,夫妻俩为看病前后花去了20多万元,不但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
     
        在郏县推行的家庭医生“一对一”服务中,郏县中医院的刘克飞是王爱玲夫妇的一对一帮扶医生。今年10月,刘克飞在每月一次深入王爱玲家巡诊时,王爱玲说近日经常呕吐,刘克飞建议王爱玲住院治疗。“哪还有钱去住院?熬吧。”王爱玲说。
     
        “大娘,如今,咱县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行了县内住院合规费用‘零花费’,你在县、乡两级医院住院不用花钱。”刘克飞说。
     
        “王爱玲大娘住院半个月来,医院账面记载,目前已花费2200多元。她出院时只需在医院的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窗口签下她的名字就可以了。”该院康复科护士长鲁锦阁说。
     
        在白庙乡卫生院扶贫病房,今年已69岁的赵生活告诉记者:“俺是白庙乡司楼村的贫困户,患有脑梗塞,在这里住院10多天了,每天吃药打针加上床位费等需200多元,如今俺没掏钱。不但不掏钱,医院还给俺免费发了毛巾、脸盆、牙膏牙刷、香皂等,生活用品比在俺家都齐。若在以前有了病,宁肯在家熬着,也不去医院。实在熬不下去,就到村卫生所包个三五块钱的药。”
     
        “县内住院合规费用‘零花费’这一政策,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有了病却看不起病,去等、去熬,最终小病熬成大病的问题。目前,卫生院已住进像赵生活这样的贫困群众35人,其中29人已治愈出院,全部未掏钱。在以前,同时住进这么多贫困群众根本没有过,有时两三个月也不来一两个。”白庙乡卫生院院长周国辉说。
     
        为切实减轻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家庭经济负担,助力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今年以来,郏县成立了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强化健康服务实施方案》。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年度健康扶贫资金700余万元,在省、市、县建立五道医疗保障防线的基础上,增设第六道兜底防线:对全县107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县域内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时,经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市县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五道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全部给予报销。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已累计为485名贫困患者兜底减免医疗费用20.56万元。
     
        县内慢性病门诊费用“全报销”
     
        “如今,县里给俺儿媳妇和俺老伴儿不但办了低保,也都办了慢性病就诊卡,拿着卡在县医院和镇卫生院门诊取药打针都不要钱。要不是这,俺这家可都没法过了。”在郏县茨芭镇干河村贫困户靳炫老人家里,76岁的她告诉记者。
     
        靳炫说,她81岁的老伴儿王天见因脑血管病导致偏瘫,她患有高血压病,儿媳妇患有精神病,三个人每月光吃药都要四五百元。两个十二三岁的孙子还要上学。全家6口人,只有45岁的儿子担任中原农险宣传员有一点儿收入。
     
        采访中,王天见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靳炫的儿媳妇因电视机关掉一直在一旁哭闹不止。
     
        “茨芭镇属于县里的偏远乡镇,群众就医不便。像这样特殊的贫困户患者家庭,县医院医生每月都来巡诊一次,乡卫生院医生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到各村贫困户家庭送医送药,村医跑得更勤。贫困户患者到卫生院住院、门诊看病均不用花钱,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就医、住院负担。”茨芭镇卫生院院长时纪领说。
     
        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慢性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郏县制订下发了《关于实施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费用‘全报销’实施方案》。对全县107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及《平顶山市城乡居民重症慢性病申报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的慢性病患者,在县内3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4家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其门诊合规费用由医保部门报销65%后,其余35%的合规费用由该县财政全部兜底救助,实现慢性病门诊费用“全报销”。
     
        为加强慢性病人员门诊就医管理,该县在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了健康扶贫办公室,在377个村级卫生室设立了健康扶贫服务站,还在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卫生院设立了爱心扶贫病房和健康扶贫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确诊人员以及县卫计系统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信息共享平台。凡持有“慢性病就诊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县、乡两级公立医院在一站式服务窗口按照病种、诊疗范围和用药目录,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慢性病门诊费用同步即时结算报销。
     
        家庭医生“一对一”
     
        家住安良镇西安良村的贫困户孙娥患有尿毒症和脑血管后遗症已有多年。由于居住在乡村,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又有限,平时吃药指导、康复成了她最头痛的问题。
     
        让孙娥没想到的是,县里推行的家庭医生“一对一”签约服务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由于她是重度病人,按照重度病人由县级医疗服务团队服务的方案,她的家庭医生是该县中医院的赵晓莉。近几个月来,赵医生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到她家里来巡诊、体检,并根据病情及时为她调整治疗方案。隔三岔五,还有乡卫生院的医生到家里检查,村里的医生也是随叫随到。
     
        孙娥告诉记者,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她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好转。
     
        “县里从县级3家公立医院专门抽调临床业务骨干医师,对安良镇辖区贫困群众的一些疑难杂症直接进行治疗指导,加上镇卫生院派出的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执业护士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这就好像是一个流动的‘小医院’,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安良镇卫生院院长刘自彪说。
     
        郏县按照“群众平时健康有人管、得病服务有人帮”的原则,以乡村医生为主力,以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级公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依托,采取“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服务模式,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为优先签约对象,在全县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实施贫困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工作中,他们对体检摸排出的2889户3689名患病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根据患病信息和体检结果,按病种、病情综合评定重、中、轻三级,分别由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为每名帮扶对象制订一套综合医疗救治或健康管理方案,每个月至少入户上门巡诊一次,及时了解病情,适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帮助联系救治医院,并全程跟踪服务。
     
        据了解,目前,郏县从县级公立医院抽调有资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437名分包14个乡镇的377个行政村,与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的466名医护人员和815名乡村医生组建了一支医术精湛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贫困群众织就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防护网。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11月18日,尽管寒气袭人,但在堂街镇谢庄村,却是暖意融融。郏县人民医院组建的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正深入贫困群众家里,认真地为每一个贫困群众检查身体,并依据病情为他们免费发放药品。
     
        郏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银攀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以来第23次为贫困群众开展义诊志愿服务。当天,他们共组织80多名医务工作者,分赴4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先后为300多名贫困群众和600多名普通群众进行义诊服务。
     
        为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村贫困群众享受到“市民”待遇,郏县筹措资金500万元,为3家县级公立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60个贫困村卫生室配齐了网络医院远程问诊系统和心电图机,实时在线为远在村卫生室的群众提供远程诊断、用药与健康指导等服务。还把全县60个贫困村按地域划分为3个健康扶贫片区,分别由3家县级公立医院负责,组建20支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巡回开展送医上门、健康检查、健康知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活困难帮扶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健康义诊416场次,义诊2.7万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5万余元,还筹措资金60多万元,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爱心小药箱,配备体温计、消毒剂等家庭常用医疗用品。
     
        为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该县按照“统一规划、政府统一出资、村委会统一提供用地、统一建设图纸、统一建设”的原则,在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对60个贫困村中15个基础设施较薄弱的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在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设置扶贫床位215张、开通贫困人口绿色就医通道,实行“两免五优先”、一站式结算等,方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还组建了6支县级医疗救助专家组,组织乡、村两级医护人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人进行信息采集、常规体检和疾病筛查,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该县已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4000多张。筹措资金3000万元,为贫困户实施“六改一增”,大力推进贫困村健身场地、器材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规范引导群众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帮助群众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努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三分寒七分饱”有助儿童抵御疾病
    上一篇:天冷了,你赖床吗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