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郑州6月6日电(范作言)6月5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迎来了一位人工智能(AI)机器人——“嵩岳”医生,今后它将成为该院眼科医生的“得力助手”,在它的帮助下,以往早期诊断率较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得到高水平的诊断和筛查,及时发现“病灶”解决问题。
据介绍,医生“嵩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AI)机器人,它目前包含两大部分,一是软件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二是硬件系统:“机器人”有人机交流、信息收集、远程诊断、打印报告等多项功能。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医院金学民教授团队结合医生、患者实际需求,在原来软件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硬件系统。在启动仪式上,眼科机器人“嵩岳”与眼科医生包括机器人的研发者们之间展开了一场“人机大战”。16名医生在现场与嵩岳同步读片,现场10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像片,38秒做完诊断,嵩岳的速度不出意料的快,但整体成绩上(仅准确度的判断,并未考虑时间),与其研发者之一的王艳婷医师打了平手。从比赛结果看,嵩岳与前三位医生的读片结果一致性超过九成。
“事实上,在这次较量之前,我们还进行了面向全国眼科医生的公开擂台赛”。据河南省立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雷博介绍,全国大赛征集时间为两天,全国23个省市共110名选手参赛,参赛选手的单位涵盖二三级医院,最终“嵩岳”位列第三名。
作为嵩岳的主要研发者,雷博教授说,嵩岳还需要不断学习,比如有的影像片上还有病灶,但是“嵩岳”没有标注出来。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是为了惠及百姓。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核心辅助诊断软件已进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程序,为目前国内首批进入该审批程序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一亿,由于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不一,其中约30%患者还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来通过审批后,“嵩岳”医生将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可及化和普惠化,将高科技技术直接带到患者面前。“嵩岳”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助手,不仅可以直接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眼科医生和相应诊断技术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使内分泌、内科等相关科室以及社区糖尿病患者及早得到高水平的诊断和筛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防止其导致的盲目具有重大意义。(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