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的小林(化名)11岁时,身上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青紫斑块、淤点,后来总感觉身上不舒服,没精神。小林的爸妈带他从县医院走到市医院,再到北京的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戈谢病”,这是一种罕见到很多医生都没听过的病。
据悉,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50%~60%于儿童期发病,其中可得到治疗的约占1%。小林所患的戈谢病就属于这1%。中华慈善总会罕少见病救助公益基金医学顾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张永红教授介绍,戈谢病又叫溶酶体贮积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危及生命的、多脏器损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可造成骨髓和脏器功能改变,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因患者体内缺少一种葡萄糖脑苷脂酶,导致不能降解的糖脂类物质在全身各个脏器的网状内皮系统中累积,出现相应症状。如不尽早治疗,将显著增加患者进行性多系统疾病的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残疾,甚至死亡。
酶替代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批准的戈谢病特异性药物治疗手段。张永红指出,年龄偏小的患者在接受酶替代治疗三个月,脾回缩得非常明显,治疗两年基本能恢复到正常,再坚持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基本不太受影响。但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药品市场需求小,导致药品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售价贵于普通药。一名30公斤的孩子,按照体重计算每月要用6支药,花费10余万,一年治疗费用约百余万。更主要的是,患者需终身用药,一旦停药,症状会复发。
目前,治疗罕见病的特效药在很多地方还没有被纳入医保报销。不过,多地政府正在尝试新的罕见病救助模式来减轻患者负担。我省在基本医保政策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一些地市对戈谢病患者给予部分医疗保障。
“通过各方帮助,用上特效药后,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上学读书了,但治疗费用太贵,我们这样的家庭承受不来。最大的期望就是医保政策可以多报销些。”小林的父母说。
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定国教授强调:“让罕见病有药可治是医学水平的进步,而关注罕见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医生、患者和家属都希望罕见病治疗药物能早日被纳入医保,解决用药难的问题。同时,罕见病的救治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