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刘克通讯员韩心泽
王耀献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创建了中医系统第一家集肾内科、透析、移植于一体的肾病中心,参与国家科技部“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由于在中医药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致力公益事业,以及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率先启动基层“全国乡村中医师3+3提升工程”,率先在全国构建以东直门医院为核心的全国中医医院战略联盟,为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水平、惠及基层百姓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获顾氏和平奖殊荣。
2013年,郑州市中医院牵头成立了郑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建立了“三级联动”的郑州地区的中医联盟,即由国家级的北京东直门医院,区域级的郑州市中医院,基层的梅村卫生室三个级别的医院实现联通互动,通过“三级师带徒”、全面技术托管等帮扶合作模式,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人才,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助推分级诊疗的实施。
2014年3月11日,央视“寻找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上,作为颁奖嘉宾的王耀献与来自河南登封的“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因彼此浓重的家乡口音而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到梅村卫生室服务人群扩展到全市14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并感受到基层百姓对健康和医疗的所需、所盼,王耀献认定“培养一个村医,就能服务一方百姓”。东直门医院首届“全国乡村中医师3+3提升工程”也随之启动,工程遴选有一定中医基础、在百姓中影响力大、乐于扎根献身基层的骨干乡村中医师,开展全脱产集中培训三个月,跟师学习三年,65岁的郭光俊成为班里年龄最长的学员。
面对梅村卫生室高大的病房楼和整洁的病房,了解到46年来郭光俊治疗偏瘫病人1.3万余例,王耀献说,农村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乡村中医师的数量和综合素质,梅村卫生室就是“培养一个村医,服务一方百姓”的鲜活例子。据郭光俊介绍,王耀献教授此前向梅村卫生室捐赠50万扶持资金,加上自筹资金共80万元,梅村卫生室已建起两个高级康复室,可同时满足40名心脑血管病患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