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别让患者挤“独木桥”

    首页 > 健康 > 正文

    日期:2017-11-23 16:02: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医疗资源还不够均衡,需要下沉;医疗机制上还存在不合理的环节,需要继续改革
     
             最近有两条跟医生有关的新闻颇受关注。
     
             一条是国务院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一条是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这两件事都是对医生队伍的正向激励。离开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改是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十九大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谁来提供?主要还是要靠各级医疗机构中日夜辛劳的医生。
     
            有的电影、电视剧中塑造的医生,生活优越、体面光鲜,模特身材、偶像面孔,不光能治病,而且万人迷。现实中,这样的医生不能说没有,但更多可能是一天忙到晚、连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的,身心皆疲、灰头土脸也不在话下。这都没什么,最怕的是患者不理解,闹矛盾、起纠纷。
     
            医生怎么这么累?医患矛盾为什么时不时总能冒个头?原因很多,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医疗资源还不够均衡,全国人民都挤着上协和,医生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我们的医疗体系、机制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这成了激化矛盾的土壤。
     
            资源不均衡,需要推进分级诊疗,做实做强基层医疗体系。引导激励有水平的医务人员到基层社区、到农村工作,让有需要的人看得上病。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比如以家庭医生签约推动基层首诊、为贫困地区配备全科医生等,都是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确实保证患者小病不出乡,大病早发现。
     
            医疗机制不合理,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这就从制度上消除了医院医生大处方、开贵药的利益驱动,让治疗回归治疗。同时,也通过改革,适当体现医生的技术和劳动的价值,让医生正大光明地提高应得的收入;患者的负担,靠医保和优化治疗路径等手段共同承担。总之,公立医院姓公,既要能保障运营、激励医生,又得让患者看得起病。
     
            此外,有专家测算,对健康贡献最大的是生活方式和环境,占八成,基因占一成,医疗服务占一成。这个结论是否准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提醒我们转变观念,不能只重视后期治疗,轻视前期预防,应该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维护都用心,全方位保障我们的健康。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3日 13 版)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小雪到!降燥热防抑郁有这些小妙招
    上一篇:抢救救命药不能靠“救火”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