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了解到,为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国家卫计委妇幼司、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郑大三附院是该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在此救治的、贫困家庭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患儿最高可获得3万元救助。
“先天性结构畸形是一组疾病的统称,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有些异常出生时即能发现,有些在出生后一段时间甚至数年后才逐步显现。”郑大三附院小儿骨科主任郭永成说,目前已知的先天性结构畸形至少有8000~10000种,包括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腭裂、多指(趾)等常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数常见先天性结构畸形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患有先天性结构畸形的儿童如果在出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救治,一般预后效果较好,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郭永成介绍,申请救助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在该院治疗,家庭贫困,年龄在18周岁以下,同时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元。
据悉,救助共分五个档次,医院会依据患儿医疗费用自付情况,一次性提供3000元至30000元的医疗补助金。
对同一患儿同一疾病分次住院的,可以多次病历一次申请救助,同一患儿不同疾病分别申请救助的,只资助一次。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