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丨近年来,每到寒冷的冬季,我省不少老年人会选择到南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避寒,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候鸟老人”。但这些老人的子女多数还在省内,户口没有迁移,因此老人大半年时间,还是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并参加医疗保险。
于是,老人每年冬春往返南北的出行,就成了一道难题;与此相随的医疗费用报销,也成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受益人群
部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很适宜
“从心脑血管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来说,一般东北寒冷地区最高,中原地区处于中等,南方最低。”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王润青说,一是因为人在寒冷地区的血管收缩、血流速度慢、干燥造成了血液黏稠,同时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血压波动;二是北方饮食偏咸、油腻,冬季蔬菜水果比较少。相比寒冷的北方,人在南方温润的气候条件下,血压波动的几率比较低,加之南方饮食比较清淡(少盐、少油腻),又有很多蔬菜水果供应,“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在郑州这边服两种降压药,到南方服用一种降压药即可”。
对冷空气和可吸入颗粒物敏感的患者来说,去南方过冬,同样会使病情有所缓解。郑州颐和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朱卫华说,一般像老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患者,相对较低的气温和不良空气质量,容易影响病情,如果换个地方能减少这些刺激,对健康很有益处。
医保待遇
慢病老人可提前办理异地就医手续
很多老人之所以去南方过冬,就是因为被慢性病所困。如果到南方省份需要就医,他们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会有变化吗?
记者咨询多个机构了解到,如果办理相关手续,参保居民在异地就医,基本与参保地享受一样的待遇。海南省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根据人社部的要求,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其医保待遇原则上享受参保地的标准。但异地结算的问题,还需要跟当地(河南)医保部门联系确认。”
省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参保人员如果需要去外省市居住生活,可以携带二代医保卡,到该中心办理备案,然后就可以在省外备案的省(市)享受医保待遇;慢性病人可以(必须)在备案地拿药,然后回河南报销。需要说明的是,办理备案后一年内不能变更,在此期间,参保人员在河南省内住院也会受到限制,需要每次都到医保部门办理“解锁”手续。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水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州市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需要在外省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办理异地安置,但期间在郑州住院的话会受到限制。他提醒,“候鸟老人”出行前,记得提前办理异地就医手续。
虽然住院的情况只是偶发,但是对慢性患者来说,每天还需要用药。对于习惯了在家门口拿药的老人来说,能否一次多领几个月的药品呢?记者走访的一家医院工作人员说,省医保慢病患者提出申请,可以多领两个月的药品;但郑州市医保的药品,每次最多只能领一个月。对于家属能否代领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旅途安全
“候鸟老人”不能忽视的重要一关
从郑州机场南飞避寒的目的地,往年受欢迎的城市有三亚、海口、深圳等。今年还有一个热点,就是不少子女在国外的老人,开始从郑州乘机到国外温暖之地避寒。
“候鸟老人”除了考虑医疗问题外,出行也是绕不开的难题。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长途跋涉更是一道难关。
根据目前可行的火车班次,郑州到海口最短需要28.5个小时,到三亚需要33个小时;而从郑州飞往海口的航班,也需要3个小时左右。
郑州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是行动不便但适合乘机的老年旅客,机场工作人员可提供免费的轮椅使用,以及进、出港流程的全程陪送服务,家属或陪同人员只需到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即可。
据了解,2017年11月12日,是这个冬天郑州机场南飞避寒老人最多的一天,仅申请特殊服务的老人就达到1500人;11月17日,郑州机场旅客服务部又将41名老人通过轮椅直接送到航班机舱内。
郑州火车站同样也为特殊旅客提供相应服务。
“老年人长途旅行(火车、飞机),主要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又叫经济舱综合征),一定要多喝水,不能久坐。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踮起脚尖走路或者原地踏步,通过运动积压肌肉,来增加静脉血液回流。老人在途中还要保持精神放松,不可紧张。”王润青提醒,慢性病患者到南方后,可根据血压情况减掉一种降压药或者停降压药,提前是必须在血压长时间稳定的情况下。此外,降糖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一定不能停。
机场和车站相关负责人提醒,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长途旅行,最好在出发前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途中发生意外。为防耽误旅程,老人订购机票前需尽早安排体检。
此外,各家航空公司对老年人乘机有不同规定,订票前要提前咨询。如老人近期有乘机记录,也要保留好机票和登机牌,以备下次之需。
线索提供封宁施书芳邢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