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王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病史将近20年。他平时很重视控制血糖,也很重视眼底疾病预防,然而一直被他忽略的肾出问题了。
两个月前,王先生发现小便经常有泡沫,并没太在意。半个月前,他身体乏力,双下肢浮肿,夜尿增多,这时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去医院,结果一查:肾衰竭。
“每次坐门诊,都能碰见好几例这样的患者。”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袁慧娟说。我省是一个糖尿病大省,15~74岁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是11.6%,糖调节受损率是50.1%,两个群体加起来,相当于10人中有6人“血糖异常”,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肾脏受损的几率与风险要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引起的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可损害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同时,长期高血糖还会损伤人体血管内皮功能,造成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而引起蛋白排泄和滤过异常。”在袁慧娟教授看来,糖尿病的肾损伤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症状不易察觉,若早期不加以预防与控制,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袁慧娟教授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从治疗之初就要有护肾意识。一方面,要加强肾功能监测,一旦确诊糖尿病,应一年至少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另一方面,可考虑选用较少经过肾脏排泄的口服降糖药物,给肾脏减轻负担。
据了解,今年年初,国家医保目录纳入了多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拓宽了广大糖尿病医生和患者的选择范围,比如既能降糖又不易引发低血糖的DPP-4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这类药中的利格列汀主要经胆汁和肠道排泄,小于5%经过肾脏排泄。
“若出现泡沫尿、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血压升高,很可能是肾病早期的信号,应尽早到医院咨询医生。”袁慧娟教授说,“若出现肾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商讨,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